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扎根中华大地
发布时间 : 2020-12-19
文/李华

  回国三年多了。法国及欧洲的很多风景名胜逐渐淡忘了,但回国前的那种激情至今仍激荡着我,鼓励着我。

  回国以前,法国一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在向我们招手,使我不能不砰然心动。然而,正在这时,中国自己唯一的葡萄一葡萄酒专业诞生了,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又使我怀着学成报国的激情,回到了无时无刻不思念着的这片热土。就这样,我应聘担任了西北农业大学葡萄——葡萄酒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准备为祖国的葡萄——葡萄酒事业大干一场。

  岂料,当我走马上任时,现实迎头给我一盆冷水:专业初建,一无资金,二无实验条件,三无专业人员,四无专业教材。面对这样的条件,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我的思想波动了,现实强迫我反思自己的行动。这一反思,稳定了我的情绪。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是痛苦思索的一代人,亦是艰苦奋斗、振兴祖国、承上启下的一代人。祖国把我们送到国外深造,就是希望我们学成回国后能挑起重担,在各自的领域里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奋力工作,使祖国母亲能真正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在老教授贺普超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忘我地工作起来:借款建立了葡萄酒实验厂;审定、修改了教学计划;完成了各方面师资人员的培训并调整了其结构;完成了全套专业教材的编写……。事业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攻关项目。我们利用系统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处理丹凤县葡萄和葡萄酒的生产问题,首先帮助引进了国际优良高档干红、干白、桃红新鲜葡萄酒,并逐渐使丹凤县的葡萄酒生产形成了市场——葡萄酒——原料的良性循环系统。目前,该县的葡萄酒产品销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并首次打入国际市场,使占全县农户1/4的1万6千余户葡萄种植户脱贫。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地处秦岭贫困山区的陕西户县猕猴桃酒厂开发出优质野葡萄酒,不仅使该厂免遭倒闭之难,而且为当地山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此外,我们的首届毕业生和我们的技术及研制的新产品,正在各葡萄酒产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专业亦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这些工作中,我本人也发表了20多篇论文,先后获得首届青年科技奖、首届国家星火奖、以及全国科技教育新秀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

  回国后的实践使我坚信:我们海外学子,只要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利用我们的智慧和勤奋,就能大有作为,就能逐渐改变祖国母亲的面貌,使她无愧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李华,1982-1985年曾留学法国并获葡萄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西北农业大学葡萄——葡萄酒专业教研室副主任。

上一条:李华: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下一条:王华教授参加香港酒业总商会三周年庆典大会并荣获“终身成就奖”